2009-2019中国活动行业创新史十年

过去十年创业者借助互联网做过的活动行业互联网+。

人们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在中国,活动行业却是个边缘行业,它并非像基建、金融、医药这些行业那么主流。之所以边缘,主要有2个原因:

因为它并非针对大众消费,它是一个2B的行业,离大家日常的生活场景有点远;

其次是因为它在2B领域中也并非属于像管理软件、财务软件那样具备刚性需求,办一场活动花费不菲,所以对于企业,它属于奢侈消费,特别低频。

这些原因就构成了活动行业在中国商业中的边缘化。

过去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崛起的十年。回顾过去,中国很多个产业逐步完成了互联网升级。从人手一部NOKIA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从路边扬招出租车到用APP打车;从打电话订外卖到用APP订外卖,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

活动行业也一样,在过去十年中,有很多创业者希望借助互联网来做活动行业的互联网+,他们不停思考,勇敢变革。笔者进入活动行业也恰好十个年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系统性的回顾在过去十年中,有哪些值得记录以及值得反思的活动领域商业变迁。

 01

连锁模式

在活动领域中,率先兴起的创新模式是连锁经营。我通过记忆,筛选出了以下几家公司:

广州丰色、上海秋韵、江苏世通利方、苏州米廷会展。这几家公司创始人的背景都是活动从业者。

这几家公司他们的共性是在鼎盛时期,连锁公司都曾经达几十家之多,米廷会展更是达到了全国有52家分公司之多,一度被誉为活动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

1.1 广州丰色 成立时间:2008年

在我2011年左右接触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们的规模让我震撼。他们是中国4A成员,操盘过无数大型活动,很多演唱会也是他们承办的。他们在2011年的时候就开始组建了一个叫做丰色美蒂亚的联盟,期望用加盟的方式做全国连锁。他们给予品牌以及策划设计能力方面的支持。但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后续的支持和服务。

1.2 上海秋韵 成立时间:2001年

在我09年入行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成立近十年之久,可谓行业最早的入局者,我当时对这家公司是绝对仰望的,团队有近百人,而且在长三角地区做了大量的连锁公司,有很多城市的负责人都是从上海总部外派到当地的,业务做的有声有色,上海地区大型活动全都是他们做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2015年以后,这家公司逐渐在市场上没有了声音。

1.3江苏世通利方 成立时间:2004年

世通利方的老板叫冯杰,他是区域公关联盟最早的发起人,在2016年前,他还特别热心于行业联盟、交流、创新等事宜,在全国也发展了很多家加盟公司,但是最近这几年,好像是因为对行业失去了信心,也逐渐从活动行业淡出。

1.4苏州米廷会展 成立时间:2010年

米廷会展的创始人叫张卫彬,是从旅行社进入活动行业的。因为早期做了一个帮客户定酒店的网站,结交了全国各地的很多旅行社,逐渐的,他发现活动比旅行社赚钱,遂鼓动这些人加盟米廷,转型做活动。

在这几家公司里面,米廷做连锁企业算是比较极致的,他们不仅仅是要求各地企业加盟米廷品牌,而且希望把各地企业的营收全部并入自己的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注册了米廷会展当地的分公司。还先后拿到了几家投资机构总计1100万的投资。

米廷会展后来由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创始人张卫彬对传统业务不看好,最终米廷以创始人出走成立新的公司而结束了全国的扩张。

加盟连锁并非新鲜的商业模式,但世界上做加盟连锁而成功的企业,大多都是餐饮、商超这样,产品可标准化且又重度需要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而活动公司想做连锁,总部既需要极为强大的业务资源来供养各地分公司,又需要极为强大的系统来做管理。

上述公司都曾经幻想通过加盟的方式迅速将公司体量做大,但在没有修炼好内功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换来的可能只是一时的风光。

 02

中国的Cvent—活动管理软件

互联网圈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模式,中国市场”。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美国创新的商业模式拿到中国来,做的会比美国更出色,原因就在于,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庞大的用户群。

在活动领域,美国有一家知名公司:Cvent。这家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一家起步于做会议管理软件的公司,他们通过技术的方式,将活动报名、签到等现场服务全部在线化。通过软件使用费获得收入和利润。而且,他们在2013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申请。最终,Cvent以每股21美元价格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市值超过10亿美元。

在大众消费领域里有很多通过效仿美国模式而成功的案例。在活动领域,也有创业者看中了Cvent的商业模式,并企图做成中国版的Cvent。在这个领域里,起步最早的有两家公司:31会议、会鸽。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是软件领域的背景。

很巧合的两家公司都于2010年创立,他们刚刚进入活动领域做数字化的时候,大部分活动应该都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报名、签到方式,他们的起步可以说先机占尽。他们都并非活动圈内人士,进入活动圈基本上年龄都已经40+,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其他领域的经验,而彼时活动圈数字化刚刚起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2.1 31会议 成立时间:2010年

31会议的创始人是万涛。万总是湖北人,1995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典型的高材生。在进入活动圈之前在一家咨询公司做高管。这家咨询公司也有软件业务,万总本人也是技术出身。

31会议是我在圈内认识的第一家科技公司,大约在2012年左右,他们大约30-40人左右的时候,我去拜访了万总,万总非常热情的跟我讲了半天的数字会议,起初我楞是没听明白。我心想,不就一个电子签到吗,有必要说的这么复杂吗?

后来的几年里面,他们拿到了大几千万的风险投资,团队迅速做到了几百人的规模。业务线也不断扩张,从活动报名平台做到活动工具,甚至还做了活动现场的一个社交软件 - ”相见“,看的出来做活动全产业链的野心。

但后来,有一些业务线陆续被砍掉,公司也将团队进行了大幅的优化。到今天,31会议已经只专注于活动中的数字工具业务,而且以超大型活动作为其主要服务对象。

2.2会鸽 成立时间:2010年

会鸽的创始人叫常军,是一位女士。常总是美国海归,据说是数学专业的博士。在美国的时候也从事的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我与常总并未谋面过,我也不太清楚常总创办会鸽的契机和初心是什么。

在当初研究行业数字化工具的时候,发现有会鸽这家公司的身影,坦白讲,会鸽的视觉体系做的还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名字比较好记。

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公司的一些创始员工相继出走,会鸽的CTO钱东辉于2015年出走创立了一家新的数字会议工具公司百格活动,并接受了酒店哥哥的500万投资。

而会鸽也于2015年年底卖身当时风光无限的会唐网。此后,江湖上鲜有会鸽和常军的消息。

自31会议和会鸽开启中国活动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后,参与的玩家越来越多,预估有几十家之多,但是,他们全都来自活动圈以外。足以说明,活动行业内具备数字化思维以及拥有转型能力的活动公司微乎其微。

但是,这些公司如今在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少,31会议的万总甚至跟我说,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坑就是进入了活动行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抱着做中国Cvent的心进来,但中国用户对于管理软件的付费意愿还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程度。

 03

最容易标准化的切入点—场地

中国的活动行业,虽然并不被风投所看好,但也有大融资金额的项目。创立于2007年的会唐、2012年的酒店哥哥、2013年的会小二,据公开资料显示完成上亿的的投资,其中投资机构不乏IDG、经纬这样世界级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这几家公司的创始人,都非活动行业从业者。他们大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从拿到大融资就可以看出)

这几家公司做的事情切入口都是活动场地,而且都聚焦于酒店宴会厅。彼时,携程作为一家平台公司,订房这件事情已经完全可以在线化。而与酒店客房在同一空间内,且看起来复杂度远远低于客房,这件事情并没有被携程完成,这在中国的创业者心里,是一块巨大的待垦地。

而且,一场活动的筹办初期,主办方第一要务就是要找到活动的场地,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点,就这样,中国活动领域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一头扎了进来。期望在活动场地领域做出另外一家携程。

3.1会唐网  成立时间:2007年

回顾这家公司的成立时间,不得不说很早。2007年笔者才刚刚大学毕业。而会唐网已经上线,在过去的十年间,会唐网的联合创始人唐亮在无数有关活动相关的大型活动上发言,意气风发。到如今,会唐网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我并未深入接触过会唐网的高层,但是,与会唐却有一些业务上的交集,我对此公司的印象就是:做事情没下文。大约在2015年左右,会唐推出一项服务,供应链金融,希望可以通过金融借款的方式帮助下游活动公司以及供应商解决应收款回款周期难的问题。

起初我觉得这件事情真的是痛点把握的非常准,我立马安排同事与他们对接,但是,对方在对接到实际业务问题后,就没了声音,让人莫名其妙,现在回想起来,一定是业务上线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规划和准备。这种做事情的风格可能也正是酿成会唐网起个大早,没赶成集的主要原因。

3.2酒店哥哥 成立时间:2012年

酒店哥哥的创始人汤新满网络公开资料显示的是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创业前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做供应链咨询,可谓豪华背景。

汤总我见过几次,给我的印象是没架子+随性。酒店哥哥在场地这件事情上想法还是相当互联网化的,他们将酒店宴会厅的信息搬到网络上,收集客户需求后,为客户匹配相应的酒店资源,客户也可以直接联系酒店方,联系方式全部可见。营收主要来自酒店付的广告费。

这也是他们一直diss竞品收取佣金这种商业模式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酒店收费方式上面还算互联网化,但是,毕竟依靠酒店的广告费还不足以支撑公司的运营,他们还开拓了大客户版块以及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活动部门,将一些线上的咨询流量转化到自己的活动部门。

3.3 会小二  成立时间:2013年

会小二的创始人杨亮,公开资料显示其在创业前在拥有财新网、《新世纪周刊》和《中国改革》等媒体的财新传媒,担任副总裁。这也不难解释会小二为什么拿到IDG、DCM这样的国际知名风投的风险投资。

我与杨总有过数次还算深入的交流。让我非常敬佩的是会小二在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以及执行能力。说几点非常有感触的吧,首先,会小二目前的规模应该是几百人,但是这几百人每个人的微信都带有-会小二的公司名称,其次,会小二每天早晨8:30开晨会,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城市,能够每天开早会,得有多强的执行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从商业模式上来讲,我个人并不看好会小二的模式,他们的模式是收取佣金的方式。互联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效率优化来降低成本,从这一点上来看,与互联网商业的精神有所背离。但会小二将活动场地这件事情做的还是够深入的,我曾经比较过多家做场地的平台,在反馈速度与资料的完整程度上,没有任何一家可以与之比拟。

场地端作为做活动首要考虑的问题,一直被行业创业者当做入口来做。除了以上几家公司,还有一些场地公司切入商场、小型场地、特殊场地等,但目前看来,还都没有跑出来。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几点,一是好的场地并不缺业务,缺业务的恰恰是那些不好的场地,需求与供应端有较大的矛盾;其次是,场地虽然在一场活动中很重要,但可能它却在整个交易环节中属于非高频的一个环节,所以也并非是入口。

 04

十年来活动行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照片直播云摄影

如果你看上面3个方向的创新都有点灰心丧气了,不要着急,来看看这个。本人觉得这个创新真的是过去十年甚至几十年,活动行业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巨大创新,照片直播云摄影。虽然切入点很小,只是解决了活动拍照这一件事情,但是,这个模式是中国创造的,好像目前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在活动中大量运用照片直播外,国外活动中还少有照片直播的运用。

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可能都不认为自己是活动领域的创业者,他们更愿意自己的公司被外界看成商业摄影领域,不希望只将自己的赛道禁锢在商业活动中。因为摄影这件事情本来就不大,如果只是一个商业活动中的摄影,是会影响故事的性感程度。

但是,就目前看来,这个模式在非商业活动领域以外,并没有跑通,甚至连婚庆领域里面的应用都非常少。个中原因,非常复杂。

这个赛道的初创者是VPhoto,2016年创立。其创始人大米之前在线下摄影领域创业。由于此模式传播速度太快,后来有大批跟进的竞品公司。即享影像、拍立享(创始人是米廷会展的张总)、谱时、喔图,这几家公司基本上是目前行业里的前几名。

但这几家中,除了拍立享以外,基本上都来自非活动领域。其中,谱时创始人段毅和喔图创始人袁峰都来自互联网领域。

由于互联网行业选手的加入,这个赛道一下子就变得腥风血雨起来。其中,VPhoto和谱时都已经拿到较大金额融资。由于拿了投资人的钱,就得飞速扩张,所以这几家目前竞争还比较激烈,有些公司甚至将毛利压至很低,以低毛利换取扩张速度。

不得不说,由于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的商业活动产业迅速的照片云端交付在几年时间内迅速成熟。这也使得商业活动在活动参与者拿到照片以及照片后续传播方面的体验上升了很多个层级。笔者认为,这才是中国活动领域过去十年比较伟大的一个创新。

 05

可能真的是伪需求,行业供应商平台

这个模式不难理解,因为活动行业就是一个重度依赖供应商资源的行业,可以说,一场活动办的好与不好,一半甚至更多都取决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这些供应商包括:舞台搭建、AV设备、演艺人员、道具装置等等。

我相信行业从业者一定都或多或少的吃过供应商不靠谱而遭客户吐槽的亏,有些甚至因为供应商的问题而被甲方扣过款,甚至丢过客户。

正是因为痛过,所以行业从业者理所应当的觉得这里是个痛点,而且由这个痛点散发出去很多的需求,比如,我要去外地找个供应商,但是我却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么我是否可以做一个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由此,很多行业从业者做互联网平台的时候,供应商平台就是一个理所应当的模式。笔者在从业10年的经历中,见过无数有互联网平台理想的从业者想做这样的平台,有做完整供应商平台的,也有做细分平台的,比如只做演艺资源的平台,最终结果都是没了声音。但有一个平台我想提一下。

那就是:会链接。

为什么要提及呢,不是它做的有多好,而是他的创始人是:王青道。

王青道何许人也呢?笔者也不熟悉,但是听过很多行业朋友提及过,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会议》杂志总编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多次受邀出席会议、会展行业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按理来说,作为资深从业者,应该对行业理解较深才对。去年我听到王老师要做会链接的时候,我还挺吃惊的,心里想一定是有一个新的模式。但后来我了解到也是找供应商的一个平台后,内心非常失望,失望并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觉得资深业者对行业的理解深度依然不够。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模式一般都是行业从业者来做的主要原因。

笔者自己对这种模式的看法是:这绝对是个伪需求。因为,首先活动公司找供应商,主要是通过人脉介绍,即便去一个陌生的小城市,人脉确实找不到供应商的时候,百度、58也早已做了这件事情;其次,活动公司找到一家靠谱的供应商之后,绝对会直接对接,而不需要平台,平台就没有后续价值了。你说这不是伪需求是什么。

06

供应链细分资源平台

笔者此前写过一篇供应链文章,详细拆解过供应商。供应链有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之分。刚才所提及的行业供应商平台就属于下游供应链。

那么什么是上游供应链呢?就是那些比较稀缺的资源。比如一场活动里面明星、专家、名人资源,这种资源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所以显得非常稀缺。

有一家公司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入了这个领域,它就是:黑猫会。

黑猫会是活动行业第一个做APP的公司,总部在苏州。它是由母公司苏州革新百集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新三板公司)孵化出来的一家平台公司。革新百集自身的业务有几块,明星名人本来就是它的重要业务。看好这块市场后,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做大,就孵化了黑猫会APP。

但运营这几年以来,我听过市场上用户对它的评价,总体来说,是可以解决一定需求的。但是,从商业模式本身来看,我并不看好他。

这种APP的收费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收取入驻供应商的年度广告费,金额不会太大,第二种是收取交易佣金。交易佣金由于跳单问题也不可能收到第二次(第一次能否收到都难说),由于做这些资源的公司本来就比较少,广告费的收入很难支持公司运营。

这可能也是黑猫会这几年不温不火的一个原因,它可能逐渐成为一个公益性的APP,大家都在上面找资源,但是都不会付钱。虽然没有太成功,但它作为行业第一个做APP的公司,勇气和探索精神还是值得嘉奖的。

 07

行业细分领域平台

活动是一个大的产业,里面包含很多细分的领域,比如会议、展览、团建等。每个细分领域体量都十分庞大,这些细分领域中,也有很多想做创新模式的玩家。

在这里要提及两家公司,展览领域的展酷网以及团建领域的e团建。

展酷网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赵洋。

我与赵总并不相识,只是朋友圈好友,据公开资料显示,赵总创立展酷网之前是一位多年的互联网从业者。曾经在一场路演上听过他的融资介绍,坦白讲我并没有听到展酷网要做什么,但记得好像路演的时候提及的数据还不错。展酷网拿到过融资,但具体金额和轮次公开资料并未查到,但它与会唐有同一个投资人,春晓资本。

前段时间听闻业内好像说到展酷网,据说已经倒闭,我当时愕然。后来详细了解后,才据悉是因为他的投资机构春晓资本因为资金暴雷而倒闭,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真的感叹创业维艰。

e团建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是被誉为团建业一姐的韩昱。

我跟韩总还比较熟悉,碰巧的是,与韩总第一次见面恰好是听展酷网赵总路演的那一次活动。

韩总在北京做团建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可以说行业沉淀非常深,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公司的销售体系,有一次我听她讲销售体系的时候,我觉得这套打法完全是阿里、美团做地推那套打法,我就问她,是不是参加过这样的学习,她回答是她自己摸索研究的,当时我真的是敬佩不已。

许是前几年互联网太热了,弄的传统领域的创业者非常焦虑。韩总也是之一。他们在团建领域已经做到了几千万的年营收,是一家挺赚钱的公司,不知道为什么,韩总一心想做互联网+团建这件事。

由于多年传统行业浸染,韩总在拿融资这件事情上并不擅长,e团建一直是靠韩总自己输血养活,一直保持十几人以上的规模在运作,在北京做一家互联网公司成本还是挺大的。可以看出韩总想做这件事情的决心。

但我对韩总做互联网这件事情上并不看好,因为我发现韩总由于多年的传统领域的创业,对于互联网这件事并不擅长,e团建第一次在北京做发布会的时候,发布的产品就发布了近10款产品,连我这个对她模式还算了解的人都看的一头雾水,更别提那些过来参会的团建公司了。

但韩总又非常勤奋好学,经常参加一些商学院的学习,对于e团建近期的发展情况我了解的并不多,但还是真心希望韩总和她的企业越来越好。

 08

标准化套餐能让活动公司服务产品化吗?

行业从业者最头疼的问题可能就是每场活动都有定制化的需求了。正是因为每场活动的需求都不一样,策划、设计才会陷入不断的改稿当中,也正因为如此,活动公司的人效才有限。相信每个活动公司负责人都想过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服务标准化一下,做成产品套餐,供甲方来做选择呢?

笔者在几年前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试着将发布会、年会、培训会等各种高频场景下的会议套餐化,主动推销给客户,如果定制化的服务毛利需要定为35%-40%,那么这种套餐的服务不需要策划、设计介入的情况下,毛利可以下降到20%甚至更低,客户的接受程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但是这种理论上的数据模型运用到实际的商业中并不奏效。因为企业客户在选择做一场活动时,第一注重的并非价格这一单一要素。

2009-2019中国活动行业创新史十年除了以上几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活动领域在过去十年中还有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活动报名平台、视频直播等,但是这些模式,要么是太C端,非产业创新;要么是还没成规模,没什么可说的。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活动产业不乏愿意创新的玩家入局,他们有一部分是活动从业者,有一部分是外来的互联网领域玩家。

他们虽然背景不同,对行业的认知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活动产业有值得被创新的部分。一个产业从传统到被创新模式推进、整合、颠覆,一定需要有信念、有干劲的玩家加入。正是这群人,推动着行业持续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 活动汪(公众号ID:event_wang)汪汪 原创,由阿菲推荐发布,观点不代表策划人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