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营销的下一个趋势:全社交平台营销

不知道大家最近发现没有,关于公众号阅读量降低的文章越来越多了。二师兄知道大家也很着急,给大家采集了营销的另一个思路。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双微运营面临挑战
在一天内,人们的的时间被不同的APP切割成碎片。在这种社交媒体的生态下,社会化营销的局势显然与之前大为不同,所谓用户在哪,营销就出现在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大部分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智能手机上,而更大部分是集中在上述那些社交网络上。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社交媒体运营依然固守「双微运营」的策略,显然具有巨大的弊端。
1.1 覆盖面有限
从覆盖面来说,双微合并用户虽然已超10亿,但它们并不能占领用户的全部时间,在碎片化媒体时代,用户还有很大的时间段在使用其他应用。
就像上图显示的,他可能上午上班路上使用网易云音乐,下班回家的路上看今日头条等等,因此依然会错过大部分双微渠道上的信息。品牌方只盯准双微渠道,已不能覆盖更大面积的精准人群。
1.2 内容形式受限
中国的社交网络环境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进化的,2011年微博营销,2013年微信营销,2016年直播营销,2017年短视频营销……
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交媒体环境,品牌方需要主动求变,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创意,与时俱进。
1.3 圈层传播受限
双微固然在现今覆盖了最主要的互联网用户,但不同圈层的用户对它们的依赖程度并不尽相同,就如网上流传的中文互联网舆论的平行宇宙一图中所显示的。
如果品牌方所针对的目标人群是高学历的文艺小众人群,那利用双微这样的大众社交媒体平台做传播可能并不合适。
2. 社会化营销的下一站:全社交平台营销
相对国外的社交媒体环境,国内的社交媒体环境进化更快,也更复杂,但总体来讲也并未脱出长文章,短文章,图片,问答,短视频,长视频,直播这几种主要形式。中国的全平台营销主要基于这些形式,形成了由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优酷,今日头条,秒拍,知乎,豆瓣,网易云音乐,贴吧,直播(花椒,映客,一直播)等,再加上自己所处领域的垂直平台,形成的矩阵。
当然由于中国社交媒体环境的复杂化,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要兼顾所有社交媒体,而是要根据品牌的调性和需求寻找适合的社交媒体。如果一个社交网站是一个城市,那么这些城市的公民的身份,特点,爱好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品牌就需要针对的自己的需求到合适的“城市”进行宣传。如果给这些平台一些关键词和标签,展示在我们面前大概是这样的。(由于双微已经比较了解,因此不再分析)


如果你的品牌调性偏技术,内容也非常专业,就可以考虑知乎作为传播平台。
比如西门子一篇关于风力发电机的内容,在知乎上获得了接近500个赞和100多个评论,而同样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只获得了4000多阅读和20多个赞,对于这种非常专业的内容,显然知乎人比微信人更感兴趣。

品牌的同篇内容,在官方知乎机构账号与微信公众号的不同效果
各平台除了自身内容上的性质外,它们的内容形式和覆盖圈层也不同。
关于前者,前文已经说过,不同平台可以展示的形式不同。关于后者,虽然双微用户数最多,但他们覆盖的是大众圈层,涉及到某个相对精准的圈层,它们也并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像上面西门子的例子。

3. 全社交平台营销先锋:小米 & 特斯拉
(注意最后一个为IMessenger,它的交互方式类似于微信公众号)
除此之外,我们找两个全社交平台营销的例子来认识它的价值,一个国内一个国外。
3.1 小米:全社交平台营销案例
3.1.1 论坛平台:贴吧/论坛
小米的官方贴吧页面示意
3.1.2 视频平台:优酷、B站、秒拍
小米的官方秒拍账号与B站页面示意
3.1.3 窄众平台:知乎、网易云音乐
雷军的知乎页面与“小米电视”机构账号页面示意
在网易云音乐上,你会看到雷军作为歌手在平台上拥有自己的歌曲和粉丝,虽然歌曲是戏谑的“Are you OK?”但依然获得了大批的关注和评论,粉丝觉得企业领导人有趣,接地气,这对于粉丝提升对品牌的好感度是有不小帮助的。

雷军在网易云音乐上备受热捧
3.1.4 低线城市平台:今日头条、QQ空间
小米的头条号页面与QQ空间页面示意
3.2 特斯拉:全社交平台营销案例
特斯拉各大社交平台页面一览
特斯拉的这次“没有付费广告的Campaign”在全平台获得了上百万的播放量和几十万的互动量,并引发了大面积的用户自发传播。特斯拉不做广告,但其在全社交平台营销上发挥到了极致。我在做特斯拉国内的社交媒体营销时,同样采用了全社交平台营销策略,让特斯拉产品的魔力在社交媒体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4. 如何做好全社交平台营销
4.1 品牌定位
全社交平台营销策略的第一步是品牌对于自身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在消费者中的位置,才能据此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
4.2 选择适合的平台
上文说中国的社交媒体环境多变而复杂,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适合运营所有平台。品牌定位不同,可选择的平台也不尽相同。
高端品牌可能不适合在相对低端的平台做营销,专业度高的品牌可能不适合在大众型的平台做营销。具体在某一次Campaign或内容的营销上,也可以根据内容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平台。
另外,根据品牌不同的营销目的,平台选择同样有差异,有些平台更适合品牌传播,有些平台更适合销售转化。
4.3 与时俱进,合适的内容配比
在社交媒体环境进化的今天,以静止的思维来看社交媒体营销是不对的,也是陈旧的。企业需要在发现更新更好的营销方式时积极拥抱(并不是鼓励无脑跟进,要根据品牌定位来看),比如面对直播崛起的环境,汽车品牌进行合适的直播尝试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对于一些B2B企业,以合适的策略跟进和运营知乎机构账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同时,各平台的内容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微博兴盛的年代,品牌运营微博的标配是每天4-5条,而在今天的社交媒体环境下,对于微博平台来说已经没有必要再维持那个数量,而可以适当将经历分配给知乎,秒拍这样的平台。
4.4 选择合适的营销工具
品牌有了清楚的定位,制作了好的创意,选择了合适的平台发出,通常还需要媒介配合,双微时代的KOL策略是一种选择,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平台的原生广告配合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们可以帮助品牌筛选并影响更精准的潜在用户。
关于这一点,下一期文章将会更详细地介绍。
社会化营销在中国的时间不超过10年,但其剧烈变化却可能是传统营销在过去几十年都没有过的,2017年的社交媒体环境与2013年相比已显著不同,面对时刻在变的社交媒体环境,品牌方同样应该以变化的态度来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