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滴滴这波 “自黑”的骚操作,在当下一片浮躁的品牌声浪中脱颖而出。

俗话说,怼得越真,爱得越深。吐槽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吐槽明星、吐槽朋友、吐槽同事、吐槽老板......甚至有的“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七嘴八舌吐滴滴

这不,最近滴滴举办了一场“吐槽滴滴”的脱口秀节目《七嘴八舌吐滴滴》,庞博、王建国、思文等吐槽大咖纷纷犀利上线,贡献大波金句。狂人在一口气刷完过足吐槽瘾的同时,真是感叹这届品牌真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竟“疯”到找人来吐槽自己。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讲,当下,面对天花乱坠的广告,自吹自擂者大有人在,鲜少有企业敢于将自己真正的伤痛揭开给大众看。滴滴这波 “自黑”的骚操作,在当下一片浮躁的品牌声浪中脱颖而出。

在#七嘴八舌吐滴滴#表层传播外衣之下,一连串品牌动作,创新的娱乐营销打法,借助一波自嘲与自黑,让用户看到滴滴真诚的回应和勇于面对的态度。此外,在娱乐的形式之外,滴滴所引发的#劈叉式生存#社会话题,更得到了用户的共鸣和理解,完成了一次与用户的深度对话与沟通,为品牌带去了更多的声量与话题。

01

《七嘴八舌吐滴滴》

“自黑式”上线

吐槽金句强势吸睛引爆社交话题

如果说《吐槽大会》的走红是因为节目找准大众对某位明星嘉宾共同的槽点记忆,那《七嘴八舌吐滴滴》的火爆一定是因为唤醒了广大用户对于日常出行的槽点。

毕竟,作为常年996的社会人,打车时排队时间太长、定位不准、导航不准、司机“无理”取消订单等问题谁还没遇到过。

为此,柳青领衔的“滴滴团队”在《七嘴八舌吐滴滴》的舞台上接受了可能是中国嘴最毒的乘客代表王建国、庞博、思文、史炎一个多小时的疯狂吐槽。

现场可谓金句不断,全程高能。

表情帝史炎开场就 Diss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人生像抛物线,立下了节目基调;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为五块钱崩溃的王建国“滴滴必须针对我的车费,给我一个明确的交代!”足够硬核;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遭遇司机取消的思文更是秒变“依萍“大喊:“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消!”吐出了多少乘客的心中的怒火;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为了打车公然“插队”的庞博 “我打个快车,推荐专车,咋不给我推荐私人直升机呢?”也是说出了无数用户的糟心经历;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史炎的一句“什么问题到了滴滴都是世界级问题。”堪称神补刀;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滴滴回应团队”代表柳青的“听到一半我就想走了,要不是实在打不到车,我就真走了。”更是将自黑进行到底。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显然,《七嘴八舌吐滴滴》节目本身的“自黑”效应引发了网友极大的关注。除了对“花钱找吐槽”的新奇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对滴滴“自我揭短”虔诚态度的认可。

的确,抛开“吐槽”与“自黑”的外衣。你会发现,节目在乘客、司机和滴滴三方的“对话”中,借由吐槽式的表达,滴滴将“槽点”与“回应”巧妙联系起来,实现品牌与用户、司机之间的真诚沟通,展现出滴滴在公众认知之外的一面。

正如某网友所说,喜欢滴滴这种跟大众进行沟通的方式,自黑自嘲,但最终还是为了提升产品体验。

在吐槽之外,滴滴还带火了#劈叉式生存#的扎心概念。节目中,产品经理欣欣用“婆媳关系”类比乘客和司机的关系,而滴滴平台则扮演 “儿子”的角色。乘客觉得滴滴和司机是一伙儿的,司机觉得滴滴和乘客是一伙儿的,滴滴平台夹在中间,面临的正是#劈叉式生存#的现状。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正是因为许多用户在生活、工作中都面临着这种左右为难的境遇,所以当“劈叉式生存”这个话题被谈起,很快得到了用户的认同。并在潜移默化中引爆用户的自发分享,迅速轰出一波声势。

一方面,极具共鸣点的话题点,引发#劈叉式生存#相关内容在微博发酵,激发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引发了一场“全民劈叉”话题的讨论。话题下方网友各类#劈叉式生存#的瞬间,更赋予了话题多元的魅力。

另一方面,也使得线上 UGC 内容与《七嘴八舌吐滴滴》节目本身能够深度串联,合二为一,从而形成强大的营销力和传播力。

02

多角度传播整合调动共情力

多样化营销组合

提升品牌质感与温度

在品牌营销层面,滴滴此次采取这样公开自黑自嘲的方式接受批评,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沟通方式。在《七嘴八舌吐滴滴》节目之外,滴滴出行还借由一系列营销动作,从当下年轻用户喜爱的长图漫画等多种形式切入,借 Social 玩法,最大程度地调动用户的共情力。

一张手绘趣味漫画《成年人沟通礼仪》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意念式回复”、拒绝式沟通、甲乙方的日常互怼表现地淋漓尽致。但趣味背后更多呈现的是滴滴有槽必应的初衷,虚心听取社会意见,以此让用户感受到滴滴对槽点的在意。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为了真诚回应的态度获得用户更深层次的理解,滴滴还借由西二旗生活指北、新世相等 KOL 分别从职场、情感两个维度深度剖析当下年轻人的#劈叉式生存#现状。

其中,西二旗生活指北的一幅《互联网人劈叉式生存图鉴》将程序员、运营、设计、市场等互联网人的日常劈叉瞬间呈现的淋漓尽致;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而新世相则将在夹缝中求生,在夹缝中劈叉的当代劈叉青年的生活描绘的同样极具代入感,无论是劈叉式婚姻的无奈、劈叉式工作的考验、劈叉式社交的难题,还是劈叉式育儿的小心翼翼等等。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这些具有极大共情力的劈叉式生存内容让广大用户理解了同为社畜的不易,同样也对滴滴平台有了一定的理解。

一张#高峰期打车图鉴#将高峰期打车难的客观事实呈现在大众面前,各种打车场景的具像化呈现,极具代入感,在激发共鸣的同时更展现出滴滴在公众认知之外的不易一面。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立足于深层次的情感洞察,以系列创意内容为载体,滴滴深入到用户群体的语境之中,将#劈叉式生存#的社会话题不断放大,建立起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联结。

这颠覆了受众对于科技产品的“冰冷”认知,转而从感性打动的角度,为产品赋予了温度。而不同的创意内容与品牌之间的交流碰撞,在用户群体之间引发“涟漪式”的关注和共鸣。

的确,真诚不仅能直击人心,也是唯一奏效的营销“捷径”。

集聚式的品牌势能,传递出滴滴正向的价值观。一连串的品牌动作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功用社会话题建立起与时刻关心用户的品牌形象。在鼓励用户、司机表达槽点的同时,同时也带动了品牌对用户、司机痛点的关注。

这其实是一种晕轮效应,让大众感受到滴滴的真诚与努力,从而升华成理念的认同。

借此,滴滴出行成功突破了单向传递的沟通模式,让品牌与用户群体之间的沟通变成一场双向的抵达。在通过有节奏的传播制造出一波品牌声势的同时,更与用户群体展开一场细腻的情感对话,让品牌具有了「质感」和「温度」。

03

多维营销重塑

以“产品思维”探索营销新路径

不得不说,面对新的舆情环境以及善变的用户们。想要轻易打动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聚焦痛点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效法则。

滴滴「自黑」式营销案例赏析

正是基于对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情感需求精准把脉,滴滴出行才推出了《七嘴八舌吐滴滴》这档节目。

之所以能迅速引发共鸣,离不开滴滴这波 Campaign  “以产品的思路做营销”的思路。整个营销策划的重心就是“用户出行痛点”的产品思维。

以做产品的策略来做营销,意味着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解决用户痛点的过程。而滴滴的这波 Campaign 本身就带有完善自身产品的意味。

如果说《七嘴八舌吐滴滴》节目是从理解用户的角度出发,借助“槽点”的内容介质和用户建立连接点,主动抛出用户出行痛点。

那么节目之外,一系列营销动作所引发全民劈叉话题的持续发酵,不仅是滴滴“理解用户、积极听取用户意见、一切以用户为导向”理念的深化表达,更是努力解决痛点的态度呈现。

当我们衡量一个品牌的价值时,核心就在于要看到产品能为用户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在品牌营销的跑道上,滴滴自成一派,凭借真诚面对吐槽的态度占据大众注意力,借劈叉式生存的话题展示自身的多元价值。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也让品牌的系列营销动作颇具成效,为行业带来新思路。

04

结语

回过头来看滴滴的这波营销操作,并没有采用传统营销的套路打法,而是在深度洞察用户之后,以用户痛点作为营销起点,一波真诚的自黑自嘲不仅强化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价值纽带,也呈现出品牌的视野和格局。

营销背后关于创意的产生、情感的调动和对用户的洞察,都始终遵循打造用户美好出行体验的理念,这也正是滴滴这波营销本身给用户、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

原标题:这个品牌竟“疯”到找人来吐槽自己!新鲜!

本文来源 搜狐 广告狂人 原创,由益闻网发布,观点不代表策划人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