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泡泡面膜」投放项目复盘拆解

- 博主拿出一张黑色的面膜,贴在脸上后面膜会自己发出泡泡,号称「脸越脏泡泡越多」。
△ 来源:抖音用户-小丸子的日常
△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 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 其他的泡泡面膜,数据来自飞瓜
01
爆款产品的四大属性
第一个属性:抵抗无趣生活的新奇感。
首先我们先谈谈现在社交媒体环境和投放形式。
- 社交媒体1.0是图文形式,主要微信和微博生态,适合主打功能,讲解利益点和打人设。
- 2.0是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颜值形式,以漂亮的封面图,或者美人美物的前后对比图吸引人。
- 那3.0,大多为15秒的短视频,则是开辟了更加短平快,抓眼球,抓剧情的奶头乐形式。(叹气
怎么打造短视频时代下抵抗无趣生活的新奇感?其实就是要做“反常识型”+“能对视觉产生冲击”的产品。
面膜在平时,我们都是敷在脸上,然后就做个安静的美少女。但是这款面膜却拥有了洗面奶的既视感,会自动发泡,它冲破了原来大家对面膜的联想,变成了反常识。
仔细分析一下抖音上火的产品大多都有这个「反常识」的特性——海底捞的新吃法,会射钱的生日蛋糕。
其次,这种反常识型的产品得视觉上带来冲击——自带特效。
抖音上好几个推广泡泡面膜的博主,都喜欢拿发泡,甚至到整个脸被泡堆满的画面来引起大家的反应。
还有一个类似的产品就是 Rever 的?浴泡球,在抖音甚至小红书也都很火。它就是一个普通的浴泡,结果放到浴缸里会自动加特效——放出一道彩虹,所以也很火。
△ 来自@EVA?
第二个属性:疗效感
光好玩还不够,毕竟我们买面膜也不是傻傻看着它发泡的。
我们先不说泡泡面膜到底清洁能力怎么样,我们做过洗护的人都知道,在消费者的感知里,大家都觉得如果泡多就是洗得很干净。
所以营销有时候打的不是疗效,而是疗效感——你感觉是不是有效果?
在这点上泡泡面膜很占优势,不但从视觉上带来一种冲击,普通面膜就静静地敷着补水,泡泡面膜是一边起泡一边清洁,让人觉得像在自动洗脸。
通过“起泡=清洁”、三重净化等概念,泡泡面膜把产品的新奇点和卖点进行了强关联,所以给转化带了一剂猛击。
第三个属性:社交货币(呕,又是这个词
社交货币,是源自社交媒体经济学的概念,利用人们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质来塑造自己的产品或思想,从而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
简单来说,我觉得其实就是制造谈资,大家可以拿这个出来聊天。
泡泡面膜在抖音上投放的早期,打了一个记忆点:脸越脏起泡越多哦~
△ 来自星宇妈妈
△ 为什么我老公比我好看?为什么我泡更多???
你看这就是一个社交货币的场景,它让我们无聊的夫妻开始聊起来玩起来了,让产品沾上社交属性,总是更易于传播,因为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第四个属性:低于100元的价格
抖音爆品带货的关键,还有产品的价格要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一般控制在百元以下最好。在抖音商品排行8月月榜中,前10的商品都在百元之下。
△来源:飞瓜数据、聚美丽
02
爆款抖音投放方法论
我曾经讲过,其实效果投放也讲究一个水波模型+关键字组合模型。在我观察,珀莱雅的投放和我说的效果投放模型非常符合。
所谓水波模型,其实就是控制投放的节奏,投放其实和往水里砸石头产生涟漪有类似的效果。一个石头砸下去你发现涟漪很大,那就立即再砸第二个石头,每个石头其实要打的是不同的圈层,为了不同的效果。
△ 来源:飞瓜数据
△来源:飞瓜数据

在话题的延展上,珀莱雅利用了大量男性博主,再次加强了泡泡面膜的视觉冲突感,例如李佳琦的小助理,直接在视频里敷了5片泡泡面膜在脸上做极限挑战。同时,珀莱雅在投放过程中,不但用到了 KOL 而且还采用了信息流投放加持,随着投放的周期变化,也不停在切换素材,素材内容也相对原生。于是我们分析了下珀莱雅这次泡泡面膜投放的素材和关键词组合。珀莱雅在投放期间,不停地在做多点测试和变换组合来测试模型,主要三个变量就是——产品卖点关键词(例如:泡越多脸越脏、海洋元素、三层净化)X 内容 KOL 属性(搞笑、剧情反转、按头安利)X 粉丝规模(头部、腰部、尾部)这三个变量组成了不同的投放选择,搭配不同的时间段来投放,就像套餐。前期,珀莱雅用不同的搭配进行小范围测试,比如“起泡+便宜x美妆种草x腰部达人”“补水+便宜x剧情内容x腰部达人”,主推起泡效果和清洁功能。中期,珀莱雅用的是“脸脏气泡+三层洁净x搞笑+男博主x腰部+头部”,主推起泡效果和清洁功能+社交话题性。
现在,珀莱雅开始了“海洋精华+补水+安全 x 明星+剧情+种草 x 头部达人”,主打效果测评和成分讲解,回应对面膜的争议。
我们还总结了一下它的剧本和模板套路:模版1——搞笑测评:最近看到一款泡泡面膜,说脸越脏泡泡越多,我不信要来试试,最后效果是起了一脸一身的泡。

模版2——剧情反转: 平凡女孩遇到困境(渣男前男友、绿茶婊挑衅),通过泡泡面膜让气色焕然一新,成功逆袭并报仇。

模版3——悬念揭秘:在美容院做了好几千的清洁面膜,其实能省下这个钱?珀莱雅泡泡面膜有同样的功效,在家就能做清洁。

模版4——认真安利:身边人因为熬夜/不注意护肤,皮肤状态差,博主拿出泡泡面膜,边帮朋友敷边讲解泡泡面膜的优点,最后朋友肌肤焕然一新。

模版5——回应争议:针对面膜的柔软肤感、清洁功能、补水效果等进行认真的测评,最后得出结论,泡泡面膜的品质没有问题。

做完这些推测后,我们还是和珀莱雅的负责人确认了下,据了解,珀莱雅有系统性内容营销投放策略,多点测试、集中投放、再分散投放,早形成了一套打法。
03
珀莱雅
昙花一现还是继续辉煌
泡泡面膜卖爆之后,很多人才知道了珀莱雅这个品牌。实际上,珀莱雅品牌已经成立15周年了,在泡泡面膜卖爆之前,它的主打是“天然海洋成分”。我点进珀莱雅的淘宝直播间,主播在安利“海洋原液”的补水作用,互动区依然有人在问“泡泡面膜有活动吗”。

珀莱雅淘宝店的全部宝贝按销量排行,第一当然是泡泡面膜,第二是一款粉底液,第三才是“水动力”护肤套装(月销量不足5万)。
这就有些尴尬了,一般来说,单品的概念应该和品牌基因绑定,比如 HFP 的代表作就是原液,阿芙精油和爆品纯露的基因也很吻合,完美日记的明星彩妆“动物眼影盘“也坚固了完美日记整体彩妆的心智。
但在我看来,珀莱雅“海洋科技”的定位却没有和泡泡面膜绑定在一起。打爆一个单品,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是珀莱雅突破的第一步。但是一个爆款的功能不仅仅是营收,更是流量抓手。
珀莱雅品牌泡泡面膜除了为珀莱雅带去几个亿的销售额之外,还为珀莱雅带去了140万的新用户。抓住流量和注意点的同时,但是如果泡泡面膜的记忆点并没有给品牌的基因带来沉淀,那这140万用户就不会因为买了泡泡面膜,也愿意去买珀莱雅的其它护肤产品。
珀莱雅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们认为可以有三个努力方向:
继续探索单品:在积累了做爆款和投放测试的方法论后,靠强研发能力,继续推爆款。既然在清洁和面膜两个方向让大家有了认知,可以趁热打铁,在这两个领域探索新爆品。
关联单品与“海洋珀莱雅”的关系:单品还是要与品牌定位相关联,把消费者心智从面膜转移到品牌上来。可以看到,现在百度搜索珀莱雅官网, Slogan 已经是“海洋珀莱雅泡泡面膜”了。

加强用户运营:将泡泡面膜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私域,再进一步的精细化运营,把这批新用户的留存和复购用强运营的手段做好,也是很大一块可观的收入。